千亿房企深陷债务风波多地项目被爆停工
近几年,民营房企暴雷的新闻层出不穷,大家一致认为,拥有国企背景的开发商会更加稳健和安全。
拟对GRNLGR 6.75 06/25/22进行若干修订以及豁免发起同意征集,内容有延长到期日、加入发行人在到期前赎回全部或部分票据的赎回权、先行支付原到期日未偿还本金的10%,以及取消维持票据上市状态的契约。
简单来说,就是绿地有一笔2022年6月25日到期的5亿美元、息票率6.75%的票据现在还不上了。
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时,在上海的张玉良嗅到中国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张玉良是曾任上海市农委住宅办的副主任,看到机会的他辞去了国企工作,带着四处筹集来的2000万元创建了绿地总公司,这家企业也就是后来的绿地集团。
这是因为当时上海的人均绿地面积在全国是倒数,而张玉良的绿地总公司成立正是为了改善上海的绿地面积。
改革开放在上海的进一步深入,使得旧城改造与动迁建设在上海势在必行,而当时这样的重担就落在了绿地总公司身上。
当时也正是因为上海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使得绿地总公司在成立仅仅四年后就拥有了12亿元的资产。
彼时的张玉良还在默默积累着绿地的资产,直到2004年,中国迎来了房地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黄金十年,绿地集团的发展机遇终于来了,规模也在无形中不断扩大。
2013年,绿地集团经过21年的经营,在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榜单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2015年,绿地集团在张玉良的带领下依然延续着自己的辉煌。在香港上市,更是使得绿地集团的市值一度达到3000亿的规模。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绿地集团会继续过往的辉煌时,它却在2015年之后急速衰落。
2013年和2014年,绿地在东北的子公司被曝出业绩出现大幅度地下跌,到了2015年绿地东北子公司的部分房产项目甚至会出现停工的情况。
在2016年绿地集团的财报上,利润依然有72.07亿元之巨,但是增速方面却与前一年天差地别。
与此同时,上海的一个企业还被曝光多达66亿元的债券违约,此公司背后的控制者正是绿地集团。
这让绿地集团一瞬间处在了风口浪尖上,人们从那时起就开始猜测绿地集团已经存在严重的债务问题了。
长时间以来,绿地集团给外界的印象都是资产雄厚的样子,自己的财报也是尽显这一点。
比如2019年绿地集团的一份财报上,表明前三季度集团的总资产为1.04万亿元。
这个数字看起来十分夸张,但事实上,绿地所谓的总资产包括负债和所有者的权利利益两部分,而当时绿地集团的负债已达到了9181亿元,接近89%的负债率。
从当年“华中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西南第一高楼”成都绿地中心的停工,绿地控股的资金情况,基本上就处于紧张的状态。
2019年5月,在河南郑州,位于二七区的“绿地·滨湖国际城”小区,绿地控股因拖欠农民工工资1200万元,被多家媒体报道。
2019年年底,位于武汉市和平大道的“绿地·青山香树花城”小区,因为长期拖欠施工方——华仁建设集团的工程款,被其强制停工。
比如深圳市的“绿地·新都会”楼盘停工8个多月;杭州市的“绿地·华家池印”停工;西安市的“绿地·兰亭公馆”停工等等。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绿地控股因拖欠辽宁省沈阳市某开发区的土地出让金,长达11年时间不予上缴,最后被该区的土地管理局告上了法庭。
由此可见,绿地控股,这些年来,一直都处在资金链绷紧,随时有可能断裂的状态。
这次绿地集团的债务违约,在业界似乎是打破了背靠国资、“金身不破”的信仰。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绿地集团的前三大股东中,第二和第三是上海国资委下属的国企,上海地产集团(25.67%)和上海城投集团(20.58%),合计持股46.25%,没有超过50%,不能控股。
第一大股东是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持股28.83%,这点股份当然也没办法得到控股权。
可由于股权结构十分松散,剩下其他人的股份更小,也没有人有意向管理公司。所以,大家都依靠第一大股东上海格林兰来管理公司经营。
说到上海格林兰,它是绿地的职工持股会,表面看是职工当家作主。但实际上,职工的表决权通常都收归管理层代为行使,最终还是管理层做决策。
张老板占最大股份,有决策权。其他人股份总数虽多,但特别分散,只能分红,不能决策。
这种股份结构的唯一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把股权分出去融到钱,但又不影响决策权。用最小的筹码,撬动了最大的杠杆。
其中,令人疑惑的是,依规定,国企领导年满60周岁要办理退休手续,业绩突出的核心成员可延长任期,但最迟不能超过63周岁。
从1992年“下海”掌控的绿地总公司,到改制之后的绿地集团,张玉良已经执掌绿地集团将近30年。而今年张玉良也将年满65岁。
但他曾公开表示,绿地跟传统国企不一样,它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要依规办事。董事长由董事会推选,如果所有股东认可,自己也有条件,那就干下去。
他还将自己与董明珠作比较:“董明珠连任格力董事长,她65岁了,还继续为国家做贡献,我看也不错。”
但这种混合所有制的结构也为内部管理混乱、私人资本与国资持股引发的种种矛盾埋下了隐患。
所以,总体看来,这次绿地集团的债务风波绝不是偶然。长期负债率高、资金流动性低、内部管理混乱,又赶上近年房地产市场遇冷,是多方面不利情况导致的结果。
今年,更是计划3年内出售2000亿资产来还债,每年500亿-700亿,包括自持的商业、办公楼和酒店等。
所以,绿地能否通过变卖资产等手段来摆脱这次债务危机?曾经在政商之间游刃有余的张玉良,如今已过花甲之年还能带领绿地渡过难关吗?这些,只能交给时间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