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在实岗锻炼中学习“治国理政”

  

  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各地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探索,努力开拓,结合学科、专业、地域等特点,形成了一批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培养了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人才。

  2023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研究生》编辑部、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联盟、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支持,以“在学习与实践中成长”为主题的“研究生成长与发展研讨会(2023)”在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召开。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校作主题发言。《中国研究生》特刊出与之相类似的文章,以利实践育人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2022年4月25日,习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牢记嘱托,坚定不移地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着力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全面深入贯彻习“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殷切嘱托,在行走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深刻体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人民大学“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以下简称“治国理政”计划)以培育“治国理政”人才为目标,将学生能力训练同实习就业相结合,将服务学生成长同地方招才引智相结合,着力构建学生同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事业单位双向了解、双向选择的互动平台,切实搭建起学生和社会的真实链接,引导学生了解党政机关和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模式和具体实际的要求,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坚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践行“知行合一”理念,锤炼“舍我其谁勇担当”的政治品格,锻炼治国理政的强国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自 2022年启动以来,项目已开展两期,组织学员分批赴福建宁德、河北正定、宁夏闽宁、河南兰考、江西进贤等地开展为期 6 ~ 8周的实岗锻炼,培养研究生骨干 176人。

  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贯穿研究生骨干教育和管理工作全过程,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注重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凝心聚力为党和国家培育英才。一是在报名选拔环节强化政治导向。重视综合素养,统筹考虑研究生的政治觉悟、科研进展、综合能力、就业意愿等情况,第一先考虑有着非常丰富社会工作经历和卓越学生领导力,毕业后愿意到基层党政部门工作的学生。二是在岗位安排环节坚持“人岗匹配”原则。考虑学生专业背景、研究方向、职业规划及设岗地区情况,与实岗锻炼相关负责单位充分沟通确定工作岗位,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实岗单位和项目组双向工作考核制度,确保培养质量。三是在结项评估环节重视项目效果反馈。完善评价体系,开展结项成效评估,指标包括实岗锻炼单位鉴定意见、项目成员自评问卷、实岗锻炼成果发表情况等;注重前后对比,在项目开始前对学生各个指标来测试,基于评估指标对比项目前后的得分差异,观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政治素养的变化,培养研究生骨干从政治上看问题的能力,全方面提升研究生骨干的政治素养。

  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求,建立课程培训、研讨交流、实岗锻炼、经验总结四大板块为一体的“学、研、炼、悟”全链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学”,开展课程培训,强化知识储备和工作认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基层工作校友围绕廉洁从政、公文写作、公务礼仪等主题开展经验分享,帮助学员丰富社会治理相关理论知识,增进对我国行政体系和国情的了解,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二是“研”,组织研讨交流,集聚经验智慧。组织学员赴江西进贤、山西长治、京内基层公共部门等地走访参观,以小组为单位,定期组织研讨,总结学习经验,交流学习心得,开展情景模拟。三是“炼”,进行实岗锻炼,练就过硬本领。学员赴基层地方 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实岗锻炼,接受“真刀真枪”的基层历练,亲眼观察、亲身体会、亲自分析党政部门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积累生动经验,锤炼过硬本领。四是“悟”,开展经验总结,提升育人成效。以个人或团队为单位设立研究组,鼓励学员针对实岗工作经历开展专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项目组与国发院、首发院对接,推动学员参与学校智库研究工作。

  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全流程培养和指导,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项目初期,老学员担任新学员辅导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学员熟悉项目,充分的发挥学员的自主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践期间,实岗单位指定专人担任基层导师负责培养和考核,学校组织学院分批赴地方进行中期走访,与地方组织部门、接收单位沟通交流,全方面了解、指导学员工作。锻炼结束后,汇总优秀报告、实训案例,做好宣传总结、评优表彰等工作,做好跟踪培养、服务引导;重视校地合作,共建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保持项目连贯性与长远性,提升项目综合影响力。

  “治国理政”计划实施以来,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在推动地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一是真实走进基层。学员在实岗锻炼中经历由“在校学子”向“人民公仆”角色定位的转变,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层党建等具体工作中仔细地了解如何“理政”。二是助力素质提升。通过走访座谈、矛盾调解、理论宣讲、报告撰写等方式洞察社情民意、把握时代脉搏,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三是引导坚定理想。学员在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中品味基层的“酸甜苦辣”,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坚定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决心,更好地明确未来职业的发展规划。

  评估结果为,所有成员在实岗锻炼期间收获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反馈。近 90%的学员表示,参加“治国理政”项目的经历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重要帮助,个人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约 60%的学员谈到,这项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其对于所学理论的认识。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治国理政”计划让项目学员走出象牙塔、走向基层,在一线的“大熔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社会大课堂”中真正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在党政服务的一线岗位,项目学员在实岗锻炼中下沉一线,躬行实践,和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向下扎根,立足基层实际发现真实问题,向上求索,发挥专业优势解决实际问题。学员将基层实情转化为学术研究的一手素材,将调研成果书写为改善民生的时代答卷,在基层实践中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在察觉缺陷、研究问题、处理问题中打牢知识基础、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有效推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

  习寄语广大青年要“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学员在基层岗位上接受基层实践导师的指导,主动接触地方发展的策略,关注地方发展难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地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让青春在奋斗与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治国理政”计划项目成果丰硕,其形式包括工作报告、工作手记、课题研究、数据收集、宣传报告、调研走访等,内容涵盖信用评级、普惠金融、共同富裕样板村、文明城市建设、文化产业推广、纪检督察、综合治理、案件审理、党建、宣传等工作。多个项目成果被地方政府采纳,多地发来感谢信肯定同学们的工作与付出。

  项目学员工作期间的署名报道刊登在学习强国、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工作事迹及座谈会发言等被《光明日报》《新京报》《福建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持续优化“治国理政”计划育人模式,推动实践育人体系走深走实。

  第一,完善校地协同衔接机制。统筹调动社会资源,优化多层次、多形式协同配合模式,进一步建设满足学生“国情实践、学术实践、思政实践、就业实践”需求的综合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走近基层、服务基层的桥梁,促进校地双方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二,强化实践成果推广机制。加强优秀学员典型选树宣传,讲好“治国理政”计划学员在基层锻炼的故事。推动院校间实践经验交流互鉴,重点推进“治国理政”计划经验做法提炼,努力打造对全国高校的有活力、管长久、可参学、能推介的龙头标杆实践品牌。

  第三,持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构建具有人大特色的、与提升学生社会调研能力相适应的培养体系,汇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以“治国理政”计划为落实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推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岗锻炼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基层历练中练就过硬本领,锤炼政治品格,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治国理政人才的后备军。


Copyright © 2014-2016 小9直播苹果下载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2029163号-1小九直播体育吧

地址:江苏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龙山路28号  电话:13701585216  邮箱:njruiken@163.com